Tube China 2023 第十屆中國國際管材展覽會已圓滿結束,2024年觀眾預登記敬請期待!
中國管道商務網:《世界能源周刊》日前分析文章指出,天然氣對國際大石油公司來說越來越重要,據埃克森美孚估計,到2040年,全球需要新供應約60萬億立方米天然氣。伍德麥肯茲估計,到2030年,全球LNG需求將增加70%,國際大石油公司要大力發展LNG業務。
在國際大石油公司中,埃克森美孚公司的戰略是把LNG作為增產和贏利的特點突出,在LNG方面大力投入。未來3年,公司的勘探目標一是海上深水區,二是供給LNG項目的天然氣新儲量。殼牌和道達爾把LNG作為重點業務,正專注于創造未來需求,通過建設再氣化終端甚至發電廠,打造一體化的LNG價值鏈。不過,把目標付諸實施遠比想象復雜,甚至會威脅天然氣市場份額增長預期。
《石油情報周刊》也認為,對LNG供應商開發新市場來說,政府的扶持政策至關重要,但新興用戶發展步履緩慢,如科特迪瓦、緬甸、越南、巴基斯坦。道達爾在2018年初獲得緬甸政府批準建設LNG與發電一體化項目,但圍繞電力采購的談判直到年底的最后期限也未能達成協議,至今仍懸而未決。道達爾天然氣業務高級副總裁勞倫特•維維爾(Laurent Vivier)說,在緬甸的議題觸碰到該國的政治核心——能源價格,這關系到到國家的經濟發展。
東南亞國家自產天然氣減少,而經濟拉動電力需求增加,成為LNG業務增長的市場。這個圈子包括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但在越南、緬甸、菲律賓,由于項目對經濟的影響較小,因而進展遲緩。一些政府在談論天然氣,國際生產商也愿部分承擔關鍵基礎設施項目的前期投資風險。煤炭是這里發展天然氣的主要阻力,而且缺乏實質性的有力政策——政府補貼,這些都阻礙了天然氣發展。
近來,在有關能源目標的政府聲明中,天然氣頗受推崇。公眾對空氣污染不滿,政府也表示要減少排放。泰國今年4月批準了一個電力計劃,對2015年的計劃作了修訂,目標是到2037年天然氣市場份額要達到37%,煤的份額要降到23%,而原計劃天然氣和煤的市場份額分別為53%和12%。
在越南,天然氣在長期電力計劃中的地位較為突出,但與目標配套指令性政策還需觀察,由于LNG供應商缺少政府進口商的集中支持,缺乏對天然氣配送與消費的激勵政策,LNG經營者必須進一步向下游終端用戶延伸以建立需求。
盡管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由政府牽頭建設一次再氣化終端,彌補天然氣供應缺口,但需要建造更多可靠且分布廣的天然氣管網。兩國各有兩個浮式貯存再氣化裝置,此外沒有什么進展。道達爾、殼牌、埃克森美孚都有計劃要在巴基斯坦建造更多浮式終端,但因政壇變更帶來的政治不確定性以及缺乏天然氣后期采購保證而拖延。
LNG供應商需要清晰的政府政策,但他們也需重新評估發展策略,確保天然氣能在新興市場戰勝煤與可再生能源。他們必須尋找任何需求,無論是生產電力、交通運輸還是船用燃料,以滿足項目的贏利目標,哪怕有時要犧牲傳統核心業務——石油。
埃克森美孚、殼牌、道達爾看好巴基斯坦的壓縮天然氣業務,試圖以此撬動燃料零售業。與上游項目相比,基礎設施項目的回報較低,算不上石油公司的核心力量。能源與LNG專家丹尼爾•萊因波特(Daniel Reinbott)說,供應商需要提供更靈活的解決方案,而不是用附加條件壓縮采購商的選擇權。
隨著天然氣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天然氣管道行業也勢必迎來新的發展機遇。截至2018年上半年,全球在運營油氣管道數量已超過3800條,總長度接近240萬公里。其中天然氣管道總長度超過150萬公里,占60%以上。2016-2018年,全球油氣管道建設投資約1100億美元,其中2/3投向了天然氣管道項目。
除了埃克森美孚、殼牌、道達爾等世界石油巨頭公司在尋找新的發展商機外,中石化和BP等參觀過中國國際管材展覽會的油氣公司都在不斷了解油氣和管道市場的最新動態,以便及時調整發展戰略。
中國國際管材展覽會擁有16余年的歷史,已經成為油氣管道行業的風向標。第九屆管材展將于2020年9月23-26日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舉辦,預計將有48,000多名專業觀眾到場,除了向業內人士展示最新的油氣管道產品和技術外,觀眾也將從中掌握最新的行業發展趨勢。
延伸閱讀:
罕見!能源大國沙特要向美國買天然氣了